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守护财产安全与金融秩序

时间:2025-07-25 08:49:18 来源:财会信报

  本报记者秦铭明 7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职业背债”陷阱的风险提示》,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在这一隐蔽且危害巨大的金融骗局上。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此类打着“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幌子的“职业背债”骗局,正悄然侵蚀着金融市场的健康肌体,危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职业背债”陷阱的套路并不复杂,却极具迷惑性。不法分子往往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等话术为诱饵,吸引那些渴望快速改善经济状况、对金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群。随后,他们通过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手段,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从银行骗取贷款。待贷款到手,不法分子便抽取高额分成,将沉重的债务和风险一股脑儿抛给轻信他们的背债人。​

  一旦踏入“职业背债”的陷阱,消费者面临的将是一系列无法承受的后果。从债务层面看,背债人作为贷款合同的主体,依法需承担全部本金及利息的偿还责任。逾期未还,催收电话、罚息以及法律诉讼将接踵而至。现实中,背债人到手的“背债费”不过是贷款金额的零头,却要背负远超自身承受能力的巨额债务。在个人信用方面,一旦无力偿还贷款,个人征信将留下难以抹去的污点,未来贷款、信用卡申请、购房、购车等金融活动都将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日常生活也将处处受限。而在法律层面,协助伪造资料骗取金融机构资金,已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等刑事犯罪,背债人极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沦为不法分子的“帮凶”,面临法律的严惩。​

  面对“职业背债”陷阱,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要坚信,任何承诺以个人名义贷款却无需偿还的说法,都是违背金融常识和市场规律的骗局。同时,要珍惜个人信用,这是在金融社会立足的重要资产,合理规划财务,不随意参与高风险金融活动。在有资金需求时,务必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合法渠道办理业务,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切勿因一时贪念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是为公众敲响警钟,也是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重要举措。但防范“职业背债”陷阱,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更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审核把关,社会各界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此类金融骗局的滋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众的财产安全。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