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山东枣庄农商行“三个下沉”葡萄园里大变样

时间:2025-09-10 17:34:22 来源:财会信报

  本报记者李健 在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洪门村,连片的葡萄藤架下,紫黑色的果实如玛瑙般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润的果香。这片被当地人称为"葡萄世博园"的土地上,一场由金融服务驱动的乡村振兴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以前想扩大种植规模,光是筹集资金就让人发愁。”站在自家20亩葡萄园里,种植户王光亮望着沉甸甸的果穗感慨道。去年春季,当他为5万元的苗木采购资金犯难时,枣庄农商银行派驻的“金融助理”张明主动上门,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贷款审批。“现在我的葡萄园面积翻了一番,还引进了阳光玫瑰、浪漫红宝石这些新品种,今年预计能多收3万斤果子。”王光亮算着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幕场景背后,是枣庄农商银行“三个下沉”战略的生动实践。该行创新实施的“金融助理”驻村制度,已向全市126个行政村派驻专职人员,构建起“银行+村委+农户”的三维服务体系。截至9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93.6亿元,较年初增长12.3%,其中85%的增量资金投向了特色农业领域。

  在洪门村村委会的公示栏里,一张“金融助理服务清单”格外醒目:每周三固定接待日、每月15日金融夜校、每季度信用评级公示。这种“菜单式”服务模式,正是枣庄农商银行“资源下倾”战略的缩影。该行整合信贷资源,创新推出“葡农贷”“大棚建设贷”等12款特色产品,贷款期限与作物生长周期精准匹配,还款方式可随季节性收入灵活调整。

  “我们不仅要解决'钱从哪来',更要管好'钱往哪去'。”枣庄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部总经理李峰介绍。通过与农业部门共建的“智慧农业平台”,银行对贷款资金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在金融助理的推动下,洪门村完成2000亩老旧葡萄园改造,引进夏黑、妮娜皇后等23个新品种,建成全国首个葡萄品种展示园。如今,“洪门葡萄”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突破2亿元,带动周边3个乡镇形成10万亩产业带。

  “叮——”山城街道东鲁社区便利店老板陈芳的手机响起提示音,一笔10万元的"商户e贷”即时到账。“以前贷款要跑好几趟银行,现在用手机扫个码,半小时钱就到账了。”她边说边展示着农商银行的“惠农通”APP。这款集成贷款申请、技术咨询、市场对接功能的智能平台,已覆盖全市85%的行政村。

  在服务渠道创新上,枣庄农商银行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体系。线下打造“15分钟金融服务圈”,在村委设立326个“普惠金融服务站”;线上开发“乡村振兴云平台”,集成土地流转、农产品溯源等18项功能。通过移动终端现场办公,金融助理已为1.2万户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实现“秒批秒贷”。数据显示,该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不良率控制在0.8%以内,资产质量保持全省领先。

  每周五晚的东鲁社区文体广场,总是格外热闹。篮球赛激战正酣时,金融助理王磊带着"金融知识大礼包"来到场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能积累信用分,贷款额度可以提高20%。”他的话让围观的居民纷纷点头。这种将金融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模式,正是枣庄农商银行“链条下延”战略的创新之举。

  该行构建的“信用+治理”评价体系,涵盖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矛盾调解等28项指标。信用等级达到A级的农户,不仅可享受利率优惠,还能优先获得农业技术培训名额。在山亭区,已有1.3万户家庭获评“信用示范户”,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1亿元。这种"以信换贷、以贷促治”的良性循环,使村居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0%,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村庄增至17个。

  “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枣庄农商银行董事长赵伟表示。该行与工商联、商会建立的联席机制,已为320家小微企业定制融资方案,举办银企对接会86场。在台儿庄古城商圈,通过"扫码付+信用贷"组合产品,帮助120户商户完成数字化改造,日均交易额提升35%。

  从葡萄架下的资金支持,到社区广场的信用建设;从田间地头的移动服务,到云端平台的智能对接,枣庄农商银行正以金融为笔,在齐鲁大地上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新画卷。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洪门村的葡萄园里,那些缀满枝头的果实,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金融赋能、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现代乡村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翻开精彩的篇章。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