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抗疫一线,他们的名字是党员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强化党建引领,在“疫”线组建临时党支部,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夜以继日奔波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暖心故事也被定格。
情系居民的点位长
“好的,我刚看到消息,我现在就去落实您刚提到的问题,现在就去解决!”11月12日,忙碌过后的邵博刚趴在桌子上准备眯一会儿,手机里不停传来信息的振动声,他赶紧点开手机微信群查看,并以语音的方式一一回复居民们的问题。
邵博是市委老干部局的一名党员,在小区包联干部陆续被隔离的情况下,主动请战担任中专路街道巨海城四区点位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小区临时党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已报到党员干部、志愿者,以“硬肩膀”扛起守护小区居民健康安全大梁。
“各位居民,这次的情况与以往不同,为了大家的安全,全员核酸检测咱们采取的方式是按楼栋、按单元进行,喊到哪个单元,哪个单元的居民再下楼!”面对居民对检测方式的不解,邵博总是耐心地解释道。
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只依靠党支部和志愿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让所有居民都行动起来、配合起来,才能以最短时间实现溯源清零,拔掉“钉子”。他发动支委、党员、网格员、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择优推荐,迅速把单元长、楼栋长全部设立起来、作用发挥出来,让有群众基础的居民去做居民的工作,这样大家更容易接受,而且邻里关系也近了,整体防疫工作也顺畅了许多。遇到居民有需要外出看病、学生返乡、从一线返回小区的,只要找到他,无论多忙多晚他从不拒绝,第一时间协调社区帮助解决,很多居民都以为他是社区干部。
疫情发生后,正逢外省援呼医疗队陆续撤离,本地医疗力量不足,邵博就发动小区中的医护工作者或有医护从业经历的志愿者做核酸采集员,经社区报备和统一培训后补上去。在他的努力下,小区的防疫物资始终保持充足,没有因为物资不够而耽误核酸检测和整体消杀工作。一起工作的社区干部总是开玩笑地称他为“要饭干部”,他每次都笑笑说:“只要不耽误防疫工作,我宁可当这个‘要饭干部’。”
“卫生很干净!让我们大家很放心!”“谢谢下沉管理我们的干部,他们很辛苦,态度特别暖心,工作特别有耐心,谢谢你们”……
看见微信群里大家的表扬,邵博眼睛禁不住有些湿润。
村民最信得过的“守门人”
“风雨过后,就会见到彩虹!”面对疫情,新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刘鸿毅积极响应院党组号召,迅速投身于红山口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深入高风险地区,协助开展环境消杀、信息摸排、秩序维护、物资派送等疫情防控工作。
红山口村是高风险区域,在村口值守的刘鸿毅深知守住村口安全的大门就守住了防疫的第一道防线。他总是起大早,每天严格遵照防疫要求,对进出村子的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查看工作证、出入证,协助所有进村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为防疫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消杀,坚决做到不漏一人一车,成为了村民最信得过的“守门人”。
每天的防疫工作结束后,刘鸿毅又变身为“银河护胃队”队长,在社区、隔离酒店、单位间奔波,为同事们配送生活物资与饭菜。他时刻提醒同事们做好安全防护,帮助大家调整心态,协调解决各种困难,用最朴实的语言和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担当奉献的誓言。
“疫情不退我不退”
“我是防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新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李鸿斌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有11年党龄的老党员。面对突发的疫情,李鸿斌第一时间进入包联的河西社区配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搭建点位、拉警戒线、准备物资、安抚居民……在忙碌中,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防护面具上挂满了冷霜,李鸿斌才与一起下沉一线的志愿者们短暂歇息一下,8时他们的身影再次按时出现在社区服务点,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抽调人员支持社区抗疫、安排人员卡口值守、维护核酸检测点秩序、摸排小区各出入口和住户基本情况……身兼数职的李鸿斌争分夺秒与疫情搏斗。
“疫情不退我不退!”李鸿斌在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他立足本职,精心安排辖内公共卫生间的环境消杀和卫生保洁工作,确保公厕管理无死角、无盲区。此外,李鸿斌积极组织对希尔顿欢朋酒店、内蒙古自治区养老公寓、巨华酒店进行卫生消毒、防疫布置贴膜等工作,确保指定防疫点环境安全。李鸿斌在抗疫一线日日夜夜以实际行动坚守着共产党员“守护人民、服务群众”的初心,践行着军人“退役不褪色”的誓言。(记者 阿柔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