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内蒙古: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

时间:2022-11-24 11:14:23 来源:环境经济

  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以下简称“一湖两海”)是内蒙古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生态功能的重点湖泊,也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一湖两海”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擦亮这几颗草原上的“明珠”,内蒙古全力推进“一湖两海”综合治理,把做好“一湖两海”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从“治湖泊”向“治流域”转变,使“一湖两海”重现勃勃生机。

  商都察汗淖尔自治区湿地公园。

  截至2021年12月末,呼伦湖水域面积达2237.5平方公里,水量达到134.9亿立方米;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由2015年之前的劣五类提升至2021年的四类;岱海流域内62万亩耕地累计完成退灌改旱21万亩,退耕还湿4万亩……

  呼伦湖——水环境改善孕育万物生灵

  夏日的呼伦湖,犹如一幅飘逸的碧蓝画卷,水波荡漾,群鸟翱翔,芦苇丛和柳灌丛随风摇曳。曾经一度“萎缩”的呼伦湖,如今百鸟翔集,湖水量保持在合理区间、水质指标稳步向好、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改善。这一切,得益于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类项目的扎实推进。

  “北有大泽,名曰呼伦”。呼伦湖水域宽广、湿地连绵,是内蒙古第一大湖,素有“草原之肾”之称。千百年来,呼伦湖宛如碧玉一般镶嵌在青翠草原上,滋润着这片土地,孕育万物生灵。在冬季,呼伦湖这块中国北方最大的冰,两千余平方公里宽阔的湖面上,在风雪中,自然形成的冰排和冰裂,壮观美丽。

  进入21世纪,呼伦湖水位连年下降,湿地严重萎缩。面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内蒙古强攻坚,对症下药,编制《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方案》;组建“呼伦湖草原生态试验站”“呼伦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合作研究机构;施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

  2016年,呼伦湖周边草原开始实施禁牧,2017年,开展环湖沙化土地治理、草地退化治理、入湖河流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项目,流域草原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环呼伦湖植被恢复明显,植被覆盖率逐步提升,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57万亩草场全部实施禁牧,在保护环湖周边草原生态系统的同时,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对于河湖水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

  据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窦华山介绍:“这10年是呼伦湖逐渐恢复生机的过程,(湖水)面积增加将近5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到2243平方公里,鱼类总量也有了一个显著的增加,现在生态越来越好了,更多鸟儿选择在这里栖息繁殖。”

  随着呼伦湖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呼伦湖保护区乌兰诺尔湿地已成为小鸟的天堂,湿地内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和鱼类为迁徙的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呼伦湖、贝尔湖以及周边湿地已经成为鸿雁在中国最大的繁殖地。

  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王瑞东说:“我们已将呼伦湖流域内水质监测点位由4个增加至10个,并对已有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设备进行了优化,实施了呼伦湖保护区监控系统及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2021年,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呼伦湖等湖泊水质评价考核方法的通知》,同意‘十四五’期间对呼伦湖不开展水质评价考核,试点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和富营养化监测评价考核。呼伦湖成为国家首个开展水生态环境评价考核的试点湖泊。”

  乌梁素海——“四控行动”构建生命共同体

  乌梁素海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处于黄河河套平原的末端,黄河的几字湾顶端,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八大淡水湖之一,是地球上同纬度最大的湿地。

  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功能十分重要,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构成了一个生命共同体。多年来,当地沙漠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极为突出,乌梁素海在面源、点源、内源污染叠加影响下,湖区水质一直徘徊在劣五类,生态功能退化,2008年,暴发大面积“黄藻”,对黄河水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乌梁素海最差的时候,别说乘船上湖面,就是在离湖很远的村子里,关着门窗都能闻到阵阵臭味,湖面萎缩,湖水变得浑浊,鱼类、鸟类明显减少。”距离乌梁素海仅3公里的乌拉特前旗额尔登布拉格苏木西羊场嘎查47岁村民李建军这样描述曾经的乌梁素海。

  一定要改变乌梁素海面貌,内蒙古下定决心,系统谋划,精准施策。2018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申报,试点工程以竞争性评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国家项目支持。试点工程共包含7大类35个子项目,在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开展点源、面源、内源综合治理,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制定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和配套办法,不断探索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新做法。

  具体来说,从源头遏制污水进入乌梁素海,巴彦淖尔市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农村环境整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02%、化肥利用率达到40.01%、农药利用率达到40.00%、残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1.71%,分别较2017年(“四控行动”实施前)提高27.02%、7.81%、5.00%和27.71%。

  同时,实施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探索开展内源治理。在湖区开挖74条网格水道,约187公里,实施1.02万亩底泥原位修复试验示范工程。按照《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每年至少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以上,促进水体循环,保持乌梁素海水质、水量稳定,推动湖区水质持续改善。在乌兰布和沙漠,2010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治沙面积255万亩,减少输沙量1701万吨;11家污水处理厂全部达标排放。2021年,乌梁素海水域面积保持在293平方公里,水质总体好转,稳定在五类。

  2020年,乌梁素海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今的乌梁素海水碧波清,芦苇摇曳,鱼鸟成群,“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保障了下游水生态环境。乌梁素海流域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生态责任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逐步增强,全社会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进一步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初步形成。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此繁殖的鸟类达到260多种,数量突破600万只。

  岱海——“内治外引”实现生态修复标本兼治

  落日余晖映衬下,岱海金光闪闪,波光粼粼,湖面倒映着晚霞。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湖水主要由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工农业取水,岱海湖面快速萎缩,水面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200平方公里缩减至50平方公里,水质也日渐变差。

  土生土长的凉城县岱海镇义和西村村民张根换说:“我已经在岱海边生活了71年,小时候还能在海边戏耍,岱海里鱼很多,大概有20多种,到2017年几乎全部灭绝,水又臭又脏,湖面也越来越小。”

  面对即将消失的岱海,内蒙古启动了“拯救”岱海行动。2016年,实施了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河道疏浚、生态补水、生态恢复、水质恢复等措施,推动岱海水生态治理。到2018年底,岱海电厂生产用水不再使用岱海湖水和周边地下水,每年节水1119万立方米。2020年,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由“一湖”治理转向流域治理,治理范围由岱海周边200平方公里拓展至流域2000平方公里,重点实施控水、控肥、控药、控膜以及畜禽粪污、城乡垃圾、城乡污水处理的“四控三处理”措施。

  来到岱海边可以看到,水面上有两台挖泥机在作业。张根换指着海岸边茂密的杂草说:“现在我们都不放牛羊了,湖边的田地也都退了出来,家家都安了水厕,村民们都很支持政府的决定,岱海现在有了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大家是打心眼里高兴。”

  为“拯救”岱海,当地完成岱海周边退灌还水(水改旱)工程21万亩,封停机电井667眼,高效节水改造6.13万亩;实施岱海电厂机组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水冷改空冷和中水回用;完成岱海流域全部22条河道的疏浚治理任务,正常降雨年份可增加地表径流量250万方左右;持续推进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完成水土保持防护、岱海滩涂湿地保护、弓坝河生物净化、环湖绿道建设、湖滨缓冲带建设与修复、退耕还湿项目6项工程;在岱海湿地范围内清理搬迁4家养殖场、28家164个鱼塘、13户违章建筑、95户种养殖户;完成鸿茅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西茉莉沟整治、污水管网铺设、棚户区改造、水源地生态治理等一系列治理保护工程。

  如今,岱海的面积缩减明显放缓,水质下降趋势得到控制,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局凉城县分局副局长程凤岐介绍:“岱海封闭性内陆湖‘内治’只能治表,‘内治外引’才能让岱海生态修复标本兼治。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已经开始注水了,以后每年大约会有4400多万立方米黄河水注入岱海。”

  凉城县环境监测站副站长胡晓芳说:“目前,岱海湖面布设了5个点位,6条入湖河流布设了9个断面,实现了湖泊、入湖河流、关键点位监测全覆盖,所有监测数据同步上传并可进行查询和展示。”

  “经过治理,现在岱海的水质变好了,鸟类数量增多了,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当地村民李向东说。

  如今的内蒙古“一湖两海”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极大巩固,美丽河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对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总体安排部署: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持续做好“一湖两海”及察汗淖尔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从保护一个湖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一湖两海”综合治理深刻揭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申富强、杨爱群)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