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域

浓浓“民族风” 悠悠“红山韵”——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侧记

时间:2025-07-31 15:34:46 来源:内蒙古日报

  玉龙故里迎盛会,民族团结共欢歌。

  7月30日晚,赤峰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在此举行,文艺展演呈现出浓浓“民族风”和悠悠“红山韵”,为全区各族群众献上一场内容丰富、让人目不暇接的视听盛宴。

  20时整,《歌唱祖国》响彻全场,蓝色跑道上映衬出一抹耀目的“中国红”。8名仪仗兵高擎国旗,迈着庄重的步伐缓缓入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旗和裁判员代表方队相继亮相,来自全区12个代表队依次入场。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大家肃穆而立,国旗迎风飘扬,在夜幕中格外闪耀。

  随后,会旗升起,主题歌奏响,圣火传递和主火炬点火仪式相继进行。5位火炬手在现场进行最后的传递接力,最后一棒火炬手来到由12匹骏马组成的马队前,点燃领头骑手手中的火炬,马队绕场一周到达主席台前,领头骑手点燃弓箭骑手手中的弓箭,以射箭的方式点火。在漫天绚烂的烟火照映下,主火炬熊熊“燃烧”,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激情永不熄灭,赤峰新征程也由此启航。

  文艺展演开场前倒计时表演让人眼前一亮。现场静谧,象征着56个民族的56面“龙鼓”鼓声阵阵,寓意中华民族一家亲。每一位表演者敲击“龙鼓”,随着鼓声的起落,与地面线条律动交织,“五大任务”伴随倒计时数字5—1的更迭在空中投影清晰可见。鼓声止,全场灯亮,场地中央组成“赤峰欢迎您”字样,表达赤峰喜迎八方来客的浓厚情谊。

  “民族大联欢舞美以顶天立地的线幕大屏和高清地面投影构成,加上现场灯光设备进行组合,使用的都是国内最新型的设备,视频的制作都是以3D效果呈现,让观众朋友们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第十一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导演组总制作人马维聪说道,展演根据演出内容呈现“石榴籽、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国宝C型碧玉龙、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哈达、中国结、马头琴”等代表性的文化要素,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将丰富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构建一个既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时尚感的舞美空间。

  文艺展演部分共分为3个篇章,犹如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用“文化+科技”的盛宴,赤峰八千年的历史文化可感可听可视。

  《龙腾北疆》篇章展现赤峰的文明万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新石器小河西文化初启人类文明曙光,到以红山文化为重要代表的诸多文化类型,表达赤峰市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北方文化的摇篮和中心。

  《万山红遍》篇章展现“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弘扬北疆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续写赤峰共绘民族团结、民族复兴的辉煌新篇章。

  《同心筑梦》篇章展现赤峰市绿色生态画卷、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寓意北疆儿女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赤峰壮丽辉煌新篇章。

  昭乌达长短调民歌《诺恩吉雅》,红旗汇聚成一座巍峨磅礴、顶天立地的“红色高峰”,“国家的孩子”的女儿宝力讲述跨越古今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创新中接地气,满满的科技感中充盈着烟火气,这是全场文艺展演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满载着赤峰走向世界美好愿景的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也被搬上了舞台。当投影荧幕上亮起班列电掣般驶来,那一刻,开放、包容的赤峰和竞技体育倡导的坚韧、顽强,完美契合。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作为下届运动会东道主的包头市代表队,在民族大联欢最后进行了8分钟的文艺表演,展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舞蹈的形式向全区观众发送了2029年的“邀请函”,传递包头人民的热情与期待。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承载着全区各民族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团结、共同发展和共享繁荣的希冀。各族同胞们在这场盛会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如同草原那片涌动生命的绿色海洋,永不停息。(记者 肖璐)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