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

浙江桐乡:“活态传承”让手工彩色拷花技艺重焕光彩

时间:2021-08-20 13:27:22 来源:财会信报

  本报记者高洁 浙江嘉兴桐乡彩色拷花简称“彩拷”,是在蓝印花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年,桐乡的彩拷艺人试图将彩拷元素与文创、旅游等产业相结合,让这一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近日,记者来到了丰同裕染坊,详细了解手工彩色拷花技艺的“前世”与“今生”。

  据桐乡石门、崇福、乌镇等地镇志记载,明清时期,这些地区“所开之数十家印染作坊,大多印染拷花蓝布。”随着蓝印花布出现在大众面前,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彩拷也渐渐为人熟识,彩拷工艺制品在桐乡地区广为流传,因此,彩拷前冠以桐乡,成为了桐乡的一项民间特色工艺。“唐朝是彩拷运用的鼎盛时期,宋朝时相对没落了一些,民间运用较少。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老百姓的婚嫁用品上又开始大量运用彩拷工艺。”手工彩色拷花技艺非遗传承人胡耀飞告诉记者。

  彩拷印染技艺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绘刻,二是染色。在桐油涂抹过的牛皮纸上绘画刻版,其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民俗文化,借花草、动物表达朴素、美好的祝愿。因此,旧时彩拷常常出现在农家婚嫁之中。鸳鸯戏水、早生贵子、百年好合……在火红的婚嫁用品上,一切寓意美好祝福的图案灵动活泼。“像这个凤穿牡丹就有富贵的寓意,以前都是用在大红花被上的,代表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染色往往是彩拷工艺的关键部分。图案较为复杂的拷花布,需要套版涂染多次,才能呈现完整的效果。“经过多次套版、元素图案叠加、颜色的重合,才能把图案完美展现出来。”

  与化学染料不同,桐乡彩色拷花以天然矿物、植物等为染料,采草木原色,不但色彩鲜活,而且健康安全。运用大红、大绿以及黄、蓝、紫等配色,鲜艳、亮丽,晕染出江南色彩的一抹浓烈。“这也是桐乡彩拷一贯的特色——完全采用纯天然燃料和纯真丝面料。这项工艺做出来的拷花布,甚至能保持上百年。”胡耀飞说。

  如今,除了拷花被面,手工彩色拷花布的运用品类正向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拓展,书皮、玩偶、挂画等多种多样的拷花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及旅游景点。多种多样的创新应用方式,让古老的彩色拷花工艺重回人们视线,焕发出别样光彩。

  “要让传统工艺更好地发展下去,只有在生活中‘活态传承’,即老百姓要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它。”丰同裕的拷花工艺师把拷花工艺元素融入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追求中,“这也是对传统文化、对旧时记忆的一种保护。”胡耀飞说。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