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

“又是一个丰收年”——天津金秋迎丰收见闻

时间:2022-10-16 11:25:06 来源:新华社

  种粮大户陈金良迎来了新的“收获季”。金黄的稻子即将开始大面积收割,稻田中养殖的螃蟹在电商平台上也卖得火热。

  “又是一个丰收年!”陈金良说。陈金良是天津市宝坻区的农民。20年间,陈金良承包的土地从100多亩扩大到了2000多亩。支持陈金良不断扩大粮食生产的,是农业科技的快速进步。

  “以前,每到插秧和收割的时候就发愁。”陈金良说,过去光是收割100多亩水稻,就要十多个人忙活好多天,而插秧时也很忙碌。现在,2000多亩地用数台收割机,大约一周之内就可以全部收割完。

  腾出手来的陈金良,开始在稻田里养殖螃蟹,实现了“一块地赚两份钱”的愿望。“现在的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陈金良说。

  水稻育种专家于福安正在通过另一种努力,使农民的粮食增收。“育一粒好种,让农民粮食增收,让百姓吃上好大米。”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研究员于福安说。

  收获的时节,于福安比往日更加忙碌。这些天,他每天早上8点就会准时出现在试验田中,精心选出一株株符合育种目标的良种,在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这是育种的关键期,容不得一丝马虎!”于福安说。

  为了培育出好种子,于福安已经这样在试验田里“摸爬滚打”了近40年。如今,他与团队成功培育出的“津原U99”等40个优质水稻品种,实现了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目标,不仅在天津市广泛种植,还推广到了10多个地区。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徐廷民介绍,天津以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400万亩。“特别是原来的土地,由一季雨养玉米,变成了小麦、玉米两季种植,大大提高了粮食的复种指数。”徐廷民说。

  眼下,趁着好天气,水稻进入了集中收割期。金色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力争秋粮颗粒归仓。(记者白佳丽)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