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种”上下功夫 “链”上补短板 通辽铆足牛劲大干“牛事”

时间:2023-06-06 09:49:52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刚刚采集的种公牛精液,经过密度和活力检测后,进行稀释、罐装和冷冻保存,其中一部分用于出售,一部分将免费提供给通辽当地的养殖户。5月14日,在国家级种公牛站——通辽京缘种牛繁育公司,记者目睹了冻精生产全过程。这些来自全国最好的种公牛生产的冻精,正是通辽牛卖出“天价”的“超级密码”。

  在2022年度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基因选择指数育种值全国排名前100名的种公牛中,通辽市就占47头,全国排名第一。“育种值越高,遗传就越稳定,对后代的改良就会越好,因此它们后裔的产值平均每头比其他同种后裔的产值要高出500到2000元。”京缘种牛繁育公司副总经理侯景辉介绍说。

  肉牛种业是肉牛产业的“芯片”,抓住了肉牛种业,也就抓住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命脉。为了抓住这个“命脉”,通辽市努力了70多年。

  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造就了“黄金肉牛带”。上世纪50年代起,通辽市就以蒙古牛和三河牛为母本,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不断选育改良,在90年代初培育出了既能适应草原自然条件又继承世界优秀品种基因的“科尔沁牛”,彻底结束了我国肉牛种源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此后,通辽市继续打好种业“翻身仗”,成立科尔沁肉牛种业公司,组建肉牛育种核心群,培育科尔沁牛新品种。

  截至目前,通辽市建成2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公牛存栏180头,年产冻精300万支以上、优质牛胚胎5000枚以上,在成为全市肉牛改良动力之源的同时,也已经成为国内3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优质种源供应主体。

  优质种源加上不断完善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及有力的市场推动,肉牛产业成为全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通辽市2103个嘎查村中,以养牛为主导产业的有1260个,超过了1/2;76万农牧户中18万户以上从事肉牛养殖,接近1/4。肉牛存栏量、出栏量及牛肉产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说,如果说通辽的哪个领域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肉牛产业则是最拿得出手的一份“家底”。

  随着牛产业的深入发展,全国客商到通辽市“抢”牛、通辽牛卖出“天价”,早已不是新鲜事。近两年,全市7个肉牛专业市场年均总交易量达到130万头以上,交易额200亿元以上,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养殖户增收。

  然而,一边是活牛市场交易活跃,一边却是育肥、屠宰量不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牛源外流、效益外流,使得通辽市这样一个肉牛大市只能在产业链上“干粗活、跑龙套”。育肥、屠宰成为肉牛产业链条上的两个最薄弱环节。

  “育肥成本高,一头牛育肥成本要1万元,而且养殖周期长、见效益慢,所以大家育肥的积极性不高。屠宰场资金投入大,个体难以承担,本地有规模的屠宰企业比较少,拉动效果不明显。”科尔沁区联蒙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占峰分析了肉牛育肥、屠宰的痛点。

  在联蒙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基础母牛、种公牛、育肥牛分区养殖,有专业兽医和饲养员精心照料,每头牛都戴了电子耳标、上了政策性肉牛保险。从2019年开始转行养牛,短短5年时间,谢占峰带头成立的合作社就成为市级肉牛核心育种场。“我的经验是养好牛、养良种牛,同时采取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精心管理。纯种的育肥牛生长速度快,最大能长到1吨多,虽然养殖成本高,但是综合来看,一头牛利润多3000元不成问题。”谢占峰说。

  “外地买走我们的架子牛不需要交税,如果实现本地屠宰,来到加工环节,就能把税收和就业都留在通辽本地。”肉牛产业专班综合协调组组长李昊说,肉牛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实现了富民,能否实现强市,就在两个薄弱环节的突破上。

  “支持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2023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为通辽市肉牛产业指明了方向。

  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闯出一片新天地。2023年2月27日,通辽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强调: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夯实肉牛繁育这“1个基础”,寻求育肥和屠宰加工“2个突破”。

  加速夯实肉牛繁育基础,集中突破深度育肥瓶颈,全力补齐屠宰加工短板,通辽市向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的目标进发!

  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辽市坚持以集群化发展为导向,全流程谋划产业布局。其成立市旗两级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督办推动,设立肉牛产业办公室,相继出台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扶持政策、肉牛保险、金融服务等“1+4”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李昊介绍,去年通辽市出台了26条“硬核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真金白银支持育肥、加工主体。明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涉农涉牧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建设规模化母牛繁育场、标准化育肥牛场;对中小养殖场、家庭牧场进行大力补贴。对新认定的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实际屠宰肉牛数量超过1万头的加工企业,1头补贴100元;对肉牛屠宰企业生产性流动资金贷款的50%进行贴息。

  今年,围绕肉牛产业重镇建设,全市共计整合资金6.22亿元集中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实施养殖基础设施、屠宰加工、疫病诊疗等肉牛产业项目35个。“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扶持政策,计划实施11个项目,落实资金2.87亿元。”李昊说。

  鼓足“牛气”、使出“牛劲”、大干“牛事”,通辽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指日可待。(记者胡芳 郭洪申 霍晓庆 高慧 王晓博 贾奕村)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