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苏州政府投资基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20-12-07 09:09:50 来源:中国财经报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苏州锐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讯生物”)组建了紧急攻关小组,于今年1月底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不受条件限制,不易产生交叉污染,两小时完成检测。

  该公司市场总监徐亚骏介绍,锐讯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完成数字PCR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仪器开发的企业。数字PCR法新冠诊断试剂盒获得了美国FDA—EUA的注册,是其3家数字PCR法新冠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锐讯生物是苏州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的企业之一。

  2011年,苏州市开始探索政府投资基金。目前,苏州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基本设立了政府投资基金。截至今年6月底,苏州市政府投资基金共44支,总认缴规模269.55亿元;累计投资项目共744个,形成投资总规模约为996.08亿元。

  苏州市财政局副局长沈璐表示,近年来,苏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推动财政与金融的融合,使财政资金“放大镜”效应明显,实体经济“助推器”作用突出,产业升级“催化剂”取得成效,有效助推了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据苏州市财政局金融和基金管理处处处长冯俊介绍,苏州市政府投资基金主要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的运营模式,即由政府出资设立母基金,母基金参股若干个子基金,在子基金层面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放大资金规模后投资企业。主要服务于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及推动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投资领域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

  苏州国发创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创投”)是苏州市国有股权投资机构,管理各类基金70余支,累计管理资金规模超1300亿元。截至目前,国发创投在管的政府投资基金共参股设立子基金近50支,直投项目4个,撬动社会资本超300亿元,杠杆比例达到30倍。

  国发创投引导基金部总经理孙蕾介绍,截至今年10月,国发创投在管的政府投资基金参股的子基金累积投资项目接近500个,总投资额近百亿元,其中,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基金通过子基金间接投资苏州项目近200个,在苏返投金额将超过引导基金规模的3倍。

  这其中,国发创投在管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运行成效显著,共在苏州合作设立医疗投资基金15支,累计投资超80家苏州医药企业,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培育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明星企业。

  如何选择子基金?孙蕾介绍道,国发创投严格遵循苏州市相关管理办法,依法合规开展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和管理。

  ——在征集合作机构方面,管理人通过网络公开媒体对外发布征集信息,今年为应对疫情的特殊情况,基金创新性地采用了云路演、云对接等方式。

  ——在投资决策方面,管理人制定了《基金投资决策规程》,明确基金的投资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磋商、尽职调查、项目内部投资决策、基金管理委员会决策、投资实施和投后管理等阶段。

  ——在产业引导方面,基金始终坚持明确的产业扶持导向,重点围绕苏州市重点培育的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泛文化产业,通过市场化的投资手段支持被投企业发展自主可控高新技术。

  助力打造生物医药“新高地”

  苏州政府投资资金支持的主要产业中,作用显著的首推生物医药产业,助力苏州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今年9月,全球首个三代试管PGS试剂盒获批上市,意味着求子心切的不孕不育患者不必再远赴海外做三代试管婴儿。

  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年多的临床试验,该产品于今年正式获批。该公司运营总监芮茂社表示,该技术是在胚胎发育早期选择几个细胞进行遗传物质的全基因组检测,挑选正常的胚胎进行植入,以期提高妊娠成功率,生育健康的宝宝。该项技术目前全球领先。

  贝康医疗是迄今为止国内惟一获批的三代试管PGS试剂盒生产商,是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也是苏州市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的企业之一。

  支持贝康医疗发展的元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国发创投”的子基金之一。

  据元生创投投资副总裁宁高见介绍,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的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构,目前,管理资金规模约50亿元,已投资80余家优秀创新型企业,主要涉及新药创制、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等领域。

  “截至目前,元生创投三期投资的公司共有五家科创板IPO企业,两家港股IPO企业,预计年底前陆续会有更多企业IPO。”宁高见说。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入,为贝康医疗这类创新型医药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孙蕾介绍,政府投资基金一方面,通过股权融资,更好、更有效率地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战略引导、规范运作、上市准备、市场开拓等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服务,对企业持续创新和成长意义重大。

  针对医药类产业发展门槛高,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特点,苏州政府投资基金还积极协调各支参股子基金共同投资苏州医药类企业,如抗体药物研发公司“科望生物”,该公司由3支子基金联合投资超过1.1亿元。

  截至目前,政府投资资金与头部创投机构合作在苏州设立医疗投资基金11支,累计投资45家苏州医药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培育了一批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创新医疗器械明星企业,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药谷”。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不断创新是苏州市政府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创新引入多种资本形成同向发力,为本市优势产业引资引产引智;另一方面,开创了县(市)、区板块联动合作的模式,根据本市各板块的产业特点和转型需求,引入知名品牌基金管理团队与板块合作设立子基金。

  2012年,苏州市设立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引导基金,2019年4月,更名为苏州市乡村振兴建设引导基金,通过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苏州农发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苏州市乡村振兴建设引导基金管理人之一。

  截至今年9月底,乡村振兴建设引导基金已为苏州市24个乡镇(街道)的38个乡村振兴项目提供过服务,累计投资规模98.87亿元,累计设立子基金20支,在管子基金8支,存续规模达21.9亿元。

  苏州太湖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支持的项目之一。该示范园位于吴中区临湖镇。2019年,苏州市乡村振兴建设引导基金正式设立临湖子基金,子基金规模4亿元,以股权方式投资于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的设立有效加快了临湖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步伐。”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雪洪介绍,示范园区围绕“一粒米”“一只蟹”“一朵花”3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大田与水产的智能化体系基本建成。同时,通过“联合体+公司+村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幅提升了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深化农业体验内涵,实现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19年,共吸引15万人次参与体验活动,单次活动的网易直播观看量达66万人次。

  未来,该公司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太湖农业体验小镇,永久展现江南“鱼米之乡”风貌。项目建成以生态保育为前提,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时尚体育、文化传承、农业生产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多功能现代农业示范区,构筑“镇东千池鱼蟹,镇西万顷稻米”的临湖镇生态大格局。

  苏州农发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悦雨表示,作为苏州市级层面惟一涉农类的引导基金,乡村振兴引导基金通过“让利基层”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成立以来,累计引导撬动约14.6倍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实施,2015至今让渡投资收益8000多万元。

  创新还体现在培育苏州本土企业发展方面,将优质企业推荐给子基金管理团队。仅今年上半年,以基金为抓手,在苏州完成落地项目超10家,引进了包括多名博士在内的百余位高端人才。

  构建投资基金“苏州模式”

  为加快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由国有企业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苏州市于2017年设立了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苏州市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持续发挥着“基金招商”“金融招商”的作用。

  截至今年上半年,母基金共有17支市场化子基金通过投资决策并签约认缴,合计在苏州注册的合作子基金总规模近296.51亿元,资金放大超8.3倍,国资放大16.6倍。

  沈璐介绍,近年来,苏州市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规范管理,确保政府投资基金政策目标的实现,推动整个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发展。

  2017年1月,苏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苏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为全市各基金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苏州市财政局又制定出台了《苏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化落实各项管理要求及操作流程。

  同时,苏州市财政局根据每支基金的行业特征和投资领域,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范文本,如母基金合伙协议法律文本、基金运营报告指引文本和基金托管报告指引文本等,为基金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苏州市财政局还不断深化与基金管理人的沟通合作,开展有效监管,明确了基金财务报告等信息的定期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各基金运营情况,将政府投资基金的日常管理常态化、制度化。

  目前,苏州市财政局正在起草制定《苏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以此为依据对各支基金开展制度化的绩效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基金管理费与管理绩效挂钩,落实对基金管理人的“按效付费”,以年度绩效考评的结果为根据,分层级和档位支付管理费。

  2019年,苏州市财政局首次对苏州市乡村振兴建设引导基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从政策效果、资金使用效率、安全性、基金管理运行规范性4个角度,全方位评价基金的运营动态和效能预期。

  冯俊说,苏州市财政局通过制定实施《苏州市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基金管理人、托管银行提出了具体的风险控制要求;还通过聘任外部专业顾问的方式加强合规监管,促进基金健康有序发展。

  为给母基金的出资资金安排提供决策依据,苏州市财政局要求各基金管理人自2019年起定期制定上报详细的年度投资计划和长期投资规划,积极推行出资人按项目缴付制向母基金缴纳出资,避免在母基金层面出现较多沉淀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引导基金在具体投资子基金或直投项目上的资金放大效果普遍达到5倍到10倍。”冯俊向记者介绍,如苏州明善睿德投资企业,政府投资基金出资占比10%左右,其余90%均为社会资金市场化募集;如聚明一期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仅仅为4%,资金撬动作用非常明显。

  几年来,苏州市、县区均已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形成了多元化政府投资体系,创造了许多全国“惟一”和全国“第一”,实现了财政资金从无偿到有偿、从一次性向循环使用、从单一性向放大效应的转变,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构建了投资基金“苏州模式”。(记者 李忠峰 实习生 沈姝棋)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