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只提轨迹不提人”,新流调报告值得提倡

时间:2021-01-24 17:10:29 来源:新华网

  近日,北京、上海等城市流调报告出现一大变化:新增确诊病例流调报告中隐去了病例的性别、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以涉及区域和场所的信息披露为主。这种在尊重个人隐私、弱化病患及家人压力的同时,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做法,值得赞誉和提倡。

  疫情发生以来,流调报告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确诊病例的流调信息,连着国家防疫大局,也连着公民的尊严和隐私。民众基于恐惧病毒和安全防护等心理,往往对流调信息格外敏感。一旦信息泄露,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和热议,甚至可能引发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的网络暴力。因此,如何恰到好处地披露流调信息,处理好个人信息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间的平衡,考验各地疫情防控的能力和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水平。

  北京和上海“只提轨迹不提人”的流调报告方式之所以赢得好评,在于把握好信息披露的分寸,拿捏好公权与私权的边界。特别是除必要的轨迹之外,不再公布患者性别、年龄等非必要信息,不给“隐私变谈资”以可乘之机,避免了信息溢出可能招致的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折射出信息化时代国家对公民隐私权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流调是针对患者家庭情况、出行轨迹、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调查,所接触的信息数据庞杂,信息经手的环节也多,流调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事关社会信任。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公布最高效简洁的有用信息,不仅能让公众对涉及区域和场所一目了然,节约了大家时间,又可避免流调报告成为窥探、评价他人生活的“管道”。这样的办事方式更能得到公众配合,也更能赢得群众信赖。

  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倡议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柔性治理,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是群众的热切期待。

  (记者张漫子)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