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时间:2025-07-21 14:39:34 来源:内蒙古日报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内蒙古有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因地制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立足本地资源特色,精心打磨品质与细节,着力打造与自身发展实际相契合、市场定位更精准的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绘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文旅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内蒙古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底蕴深厚。从大窑文化、红山文化的远古传承,到昭君出塞、万里茶道的民族交融,再到“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红色基因,以及新时代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的磅礴力量,这些历史篇章与时代精神共同构筑了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标识。文旅融合是激活这些宝贵文化资源、讲好内蒙古故事、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抓手。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让旅游更有“说头”、更有“看头”、更有“玩头”,让文化真正成为文旅融合的根基和灵魂。

  文旅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开放度高,是典型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带动农村牧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将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使内蒙古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切实推动文旅产业服务于发展大局。

  文旅融合是促进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的重要纽带。文旅活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平台。通过共同体验北疆壮美风光、感受多元文化魅力、体验改革发展成果,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五个认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繁荣的文旅产业能够有效带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边民生活,吸引人才聚集,促进产业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民心支撑。

  文旅融合瓶颈亟待破解

  当前,人民群众文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人们更加重视旅游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其带来的情绪共鸣,这对革新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相较于发展需求,内蒙古文旅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定的瓶颈问题。

  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转化仍需进一步深化。部分文旅资源仍局限于静态展示,缺乏对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的深度提炼与现代表达,尚未形成能够引发深刻共鸣的“现象级”文化地标和沉浸式体验项目。部分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精品项目匮乏的问题依然存在。

  产业融合的深度及其协同效应仍需进一步提升。文旅“两张皮”现象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文化创意、康养体育、先进制造等相关产业的联动仍显不足,产业链条较短,融合业态不够丰富多元,综合效益未能充分释放,区域间联动协作以及品牌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服务质量与体验感受仍需进一步改善。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短板,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国际化程度尚显不足。个性化、定制化及高附加值产品的供给不够充分,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品质化、多元化、体验化需求。

  生态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仍需进一步优化。在发展文旅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生态红线,科学评估环境承载力,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加大对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力度,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开发,鼓励文旅企业开发低碳、环保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绿色文旅项目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提升文旅融合发展品质

  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质量迈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突破。

  深耕文化沃土,让北疆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表达方式,运用AI、元宇宙、全息投影等手段,打造沉浸式博物馆、数字化遗址公园等;策划推出生动展现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实景演艺作品,开发特色鲜明、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打造核心文旅名片,集中力量塑造“万里茶道”“草原那达慕”“黄河几字弯”“红色研学路”“冰雪那达慕”等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使其成为北疆文化的闪亮标签。

  拓展“融合+”的广度,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新文旅生态体系。打破产业壁垒,促进文旅及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深度体验型牧家游、农庄游,打造绿色农畜产品文旅品牌;依托森林、温泉、清新空气等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愈、草原深呼吸等健康旅游项目;做强赛马、搏克、冰雪运动、沙漠越野等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发展高端户外用品、文旅智能装备制造,构建“吃住行游购娱”提质、“商养学闲情奇”扩容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同时,推动区域协同,共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

  坚守绿色底线,绘就生态文旅新画卷。积极推广新能源交通、低碳民宿和生态营地,严格执行预约、限流制度,倡导无痕旅游;大力发展生态研学和自然教育,使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提升生态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提升服务温度,打造“近悦远来”的旅游体验。围绕“游客满意、百姓受益”的目标,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智慧旅游水平,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内蒙古”的便捷体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推行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营造安全、诚信、文明、舒心的旅游环境。

  以文化旅游为载体,构筑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节庆活动,展现地方特色,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旅产品和服务中,生动展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北疆大地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成为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

  汇聚文旅融合发展合力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凝聚发展合力,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内生动力,保障文旅融合稳步前行。

  建强战斗堡垒,引领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全盘统筹、文化全面传承、旅游全域发展、服务全程提升。要加强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引导企业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依法诚信经营。同时,着力打造坚实的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撑,大力培养和引进懂文化、善经营、能创新、熟悉现代科技的复合型文旅人才。

  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要将文旅融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筹规划、政策整合、资源调配和项目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和区域分割,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盘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创新与政策保障。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需要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投融资模式、人才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要精准聚焦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推动出台更具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改革措施,构建并完善适应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前景广阔。我们要厚植文化底蕴、激发融合活力,奋力书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内蒙古的壮丽风光与多彩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人人憧憬的“诗和远方”。(王秀艳、李喜波)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