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中国将继续与各国携手,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为推动构建人

2023-02-23 16:53:5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捕捉当代审美需求,找到传统与时代的契合点。

2023-02-19 10:30:40

 二月春风似剪刀,乌鲁木齐市级非遗传承人徐乃政的第三代弟子白丽玲也有一把神奇的剪刀。一张红色宣纸,几番对折,一番裁剪,说话的工夫,一个“春”字便跃然纸上。

2023-02-18 15:09:11

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于近期公布,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列其中。

2023-02-18 10:31:02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2月15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

2023-02-16 17:02:2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2023-02-12 16:59: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

2023-02-08 10:34:47

语言有其独特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造就了中国人繁复的语言生态。中国是当今世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话是我们世代相承的文化根

2023-02-06 11:06:07

在云南,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也带领当地居民走向富裕。

2023-01-29 17:00:01

没想到现在能在线上逛庙会、玩游戏,还可以在线下兑换春节福袋。”今年春节,不少像王科翔一样的北京市民,通过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形式,体验到了“厂甸庙会”这项国家级

2023-01-28 15:11:5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