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全国劳动模范黎荣辉:持之以恒就能收获成果
“你们这两天用这个系统有没有什么问题啊?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告诉我哦。”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一家服装生产车间,一位利落短发,手捧笔记本电脑,身穿深红色工作服的青年员工正与车位工讨论着。
这位青年员工是2021年被国家人社部、中纺联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黎荣辉。
单亲家庭,艰难长大。黎荣辉来自赣南小山村,幼时便失去了父亲的他被母亲拉扯大,靠着向亲戚朋友筹钱才勉强读了一些书。从小便体会到生活艰辛,使得黎荣辉培养出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
打工十年,普工变车板工。2003年,只有初中文凭的黎荣辉来到了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一家服饰厂,成为了一名车缝工。虽是最基层的员工,但黎荣辉对工作却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纺织技术的机会。十年的时间,他从普工变成了负责制作样板的车板工。
外出打工,思乡心切。2014年,了解到老家纺织服装行业蓬勃发展,黎荣辉下定决心返回老家于都,入职当地一家服装公司。两年后,该公司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作为生产线与后台程序部门之间的桥梁,ME部门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公司为管理储备人才设立的“春蕾计划”,一向积极进取的黎荣辉便立即申请加入。起初,初中学历让他深感学识不足,阻碍自身发展。面对新挑战,他没有气馁。无论平时工作多忙,黎荣辉都要挤出时间来努力学习,致力于提升专业水平。“我的手机上都没有其他的东西,打开来全是学习软件。”黎荣辉展示出了自己的手机界面,各种学习软件图标都存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机遇挑战并存,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期间,黎荣辉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调来从事女装智能制造的设计工作。女装智能制造在行业内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样板参照,没有数据可用,一切都要靠自己研究探索。他与团队成员一起对智能产线的框架布局、系统进行优化改善,先后对产线框架布局优化变革了 3 次,对生产执行系统的迭代升级优化项目提出了 80 余项建议。改造后生产线的月产量从之前 3000 多件达到目前的月均5500多件,智慧工厂站硬件服务每年节约230万元,改造后智慧工厂场地租金每年节约115万元。
一次公司活动上,黎荣辉的妻子意外抽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黎荣辉抱着这台笔记本电脑,跟着从深圳来的程序员学习代码编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师傅愿意教学,但没有英语基础的黎荣辉却看不懂代码,这让他很是困惑。不懂英语,黎荣辉采取了一个“笨办法”——抄。“抄个几十几百遍,日子久了自然就记住了。”黎荣辉说。
为了能够编写代码,他还将常用的代码单词和解释,按照不同分类录进电脑做成表格,以备随时查看。
为了建设数字化工厂,该公司将原来的ME运维部门合并成立了新的智能IE部。学会了写代码的黎荣辉摇身一变,正式从一名运营维护人员成为了企业新系统研发的骨干力量。
研发新系统之后,系统的优化迭代成了主要任务。黎荣辉主动与每个生产组长进行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这就是我们的新制作出来的吊挂衣架袋。”黎荣辉拿着一个白色的布袋说,以往他们都是使用胶袋进行流水线运输,员工拿取不方便,还极易损坏,新型的吊挂衣架袋一经采用,就收获了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
“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只要愿意去做,把这件事情真正放在心上,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收获喜人的成果。”黎荣辉说。(记者 盛杨泳)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