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奋斗者•正青春

奋斗者 正青春丨田新明:为“梦”远赴内蒙古 三十载芳华尽献“无水植树”

时间:2022-09-02 11:18:00 来源:财会信报

  本报记者秦铭明 一座颇为幽静的农家院,一间充斥螺丝、铜线、电机及各种工具的屋子,一道蹲着身子、静静凝视手中线圈的身影……2022年刚立秋不久,步入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发明人—田新明的家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想象中的“高大上”,而是仿佛步入了“修理铺”,他那稍显黝黑的皮肤和爬满鱼尾纹的眼角仿佛都在诉说着其岁月的艰辛。

  我默默地站在田新明身边,看着他分外专注的神情,不忍打扰,突然他抬起有些迷离的眼睛瞧了我一眼,似乎颇有心事。

  “刚才我正在给半自动栽树机更换铜丝,一时走神,想起了我的红柳、柠条、梭梭,我很想念它们,也不知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它们长得怎样了?”见到记者才出思绪中抽离出来的田新明,首先念叨的还是他心心念念的那些树。

  寻 梦

  缘起内蒙,情定植树。田新明,山西盂县人,现年48岁 ,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发明人。年少时期的他,因父母早逝,家境贫困,刚满17岁,就远离家乡独自到内蒙古打工。为了生活,跟着一支造林队在沙漠中植树。工作中,发现头年种下的树即便浇足了水,来年能活下来的也微乎其微,还得在原地继续种。

  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年轻,让田新明突然萌发了“一定要想办法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想法,并将之作为一生的事业始终奋斗不止。

  随后的十几年里,田新明一边跟着各个造林队到处打工,一边独自尝试各种让树成活的办法。他把抑制水分流失作为突破口,树立了“向沙漠要水”的梦想。

  追 梦

  不是因为看得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得到希望。在为梦想求学探索之初,田新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谈起追梦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田新明表示,那肯定是“沙漠无水植树技术”诞生的那件事,那可是自己追梦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原来,一次在新疆的求学旅途中,田新明因为没钱住宿,所以在野外用塑料布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帐篷。但由于观察不仔细,半夜被塑料布上的蝎子蛰伤,全身抽搐不停,一度濒临死亡。庆幸的是,他最终挺了过来。此后,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总会在搭建帐篷时,习惯性的将塑料布抖几下。这一抖,居然让他发现夜间的塑料布上会产生少量的水珠,他突然灵机一动:如果把这些夜间的水珠加以利用,是否能解决沙漠植树缺水的问题。

  想到就去做,在没有任何资料、数据和先例可供参考的前提下,田新明在内蒙古阿拉善边种树边对塑料袋的研制和应用进行反反复复试验,在大自然的实践中一点点摸索、检验。每前进一步,都是以年来计、以上万公里的行程来计、以无尽的寂寞、孤独、煎熬来计。

  回忆整个历程,田新明讲到,比想象的要更辛苦,但这些辛苦都是外在的,自己的内心从来就没有丝毫的苦,反而感觉很充实,用三十余年的时间,把自己与内蒙古治理风沙、保护环境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守望绿色梦想,实现绿色希望,这毫无疑问是一件造福后代的大好事。

  圆 梦

  三十年沉淀,见证专注的力量。最终,田新明用执着和坚守开创了“沙漠无水植树”专利技术。

  现在,从阿拉善左旗到巴彦淖尔、从库布其到乌兰布和、从青铜峡到塔克拉玛干,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已经开始全面普及,总计10多万亩试验田已种植300万棵树木。

  听田新明描述,“沙漠无水植树”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两个塑料袋分别装入一定量的沙子,封口后平行挤放在树干两侧;白天温度高,塑料袋遇热膨胀互相挤紧,保护树根部水分不被蒸发;气温降低,塑料袋遇冷收缩,袋间缝隙变大且形成坡度,使空气中的冷凝水下渗,保持沙地湿度。目前,“沙漠无水植树”所用塑料袋已经优化到了第4代,变成了一张纸。

  当问及新阶段目标时,田新明表示,首先就是要认真做好阿拉善盟160万亩草原修复项目,其次还希望和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开荒种树,把树种植到沙特、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一起用双手改写历史,把曾经的沙漠恢复成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洲,让后辈子孙在鸟语花香中幸福地生活。

  尘雾之微可补益山海,荧烛末光亦增辉日月。田新明是个执着的人,他虽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用三十年牢牢扎根于内蒙古大漠默默奉献,不断用青春之笔抒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实践之歌。相信,在他的努力下,一定会让“中国经验”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让饱受荒漠化困扰的国家和地区见证“中国力量”。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