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奋斗者•正青春

【奋斗者·正青春】朱赟德:推广农业科技 留住江南味“稻”

时间:2022-09-23 16:25:12 来源:央视网

  今天(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奋斗者·正青春》我们来认识一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90后”新农人朱赟德。32岁的他扎根田间近十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农民企业家,见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这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就是朱赟德,今年32岁的他已经在田里摸爬滚打了近十年,除了管理自家承包的3200亩稻田,还服务着周边农户的4000多亩地。从一颗种子到一粒米,提供水稻生产种、管、收、加工的全流程服务。眼下,到了水稻收获季,他正和周边农户挨个沟通,排出收割计划。

  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赟德:我们现在用北斗卫星导航,对田块四周进行定位,规划好无人收割机的行走路径,这样一台机器一天就可以收割上百亩地,而且也很轻松,这个事情放到十年前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朱赟德1990年出生于苏州西北角的望亭小镇,2013年从扬州大学本科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加入父亲的农业公司,承包了1000多亩地。当时还是传统作业,从暴晒插秧到植保打药,父老乡亲们每天12小时的劳作让他开始思考引入现代化机械。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朱赟德说服父亲陆续引入了新型的插秧机、喷洒农药无人机等一系列设备,让传统农业从“重劳力”中获得解放。最开始,父亲这个习惯了凡事亲力亲为的农技“老把式”总是有点不放心,但随着无人机喷洒、电脑控制自动灌溉应用的投入,家里能管的土地面积从原来的1000多亩不断扩大到3000多亩,老人彻底被科技新生代征服了,直呼网络时代种田得靠高科技!

  朱赟德父亲 朱伟琪:现在越来越感觉都是很智能化的,我们就操作不来了,一方面要请教他们,第二方面,主要操作还是他们在操作。

  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水稻长势,田间管理用上大数据分析,通过机械化、智能化解放了双手,朱赟德也有更多的时间用大学所学的土壤改善等专业知识找到了土壤改良剂,改善了深层土壤缺肥僵硬的状态,适合水稻生长,并引入新品种提高水稻品质。

  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赟德:一收割烘干的时候就已经闻到了一种稻香的味道,加工好了以后轻轻翻动一下,周边的米香味就散出来了。给客户拿了米以后,他们一拿到手就说隔着袋子都能闻到你们的米香,你们的米真的好。我突然感觉自己种的东西蛮好的,挺有一种收获感。

  给自家田地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朱赟德还希望帮助家乡的农户解决更多问题。晒稻谷对于不少农户来说都是一件烦心事,过去都是自然晾晒,大家要运到太湖边的大堤上,还要值班守夜,遇上天公不作美,此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朱赟德下决心建起烘干中心。2015年稻谷收割期,苏州遇到了罕见的长时间阴雨天气,而朱赟德和农户们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保住了丰收的成果。

  而今,朱赟德建起来的全套智能化设备和加工生产线服务了周边330多户农户的4000多亩地,不仅亩产成本降低60元左右,还带动农户从传统卖稻转为销售优质大米,每年为周边农户增收约300万元,带动地方品牌成为全省著名商标。

  去年,朱赟德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这十年里,他往返于各地取经,从东北黑土地到中原粮仓,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见证了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十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田野里不断集聚新动能。眼下,朱赟德正和技术人员一起改造设备,尝试建立水稻生产的全程无人化、数字化、信息化,因为,他未来的新目标是建成无人农场。

  苏州市迎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赟德:总书记说,“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就应该勇挑大梁,以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