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荣耀上榜,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这份殊荣,是对支队长期坚守防火灭火一线、全心服务群众以及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忠诚守护北疆消防安全的有力肯定。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训词精神和“两严两准”建队标准,将文明创建全方位融入各项中心任务,在重大活动安保、灭火救援实战、志愿服务等领域彰显出强烈的责任担当与深厚的为民情怀。
高站位谋划,健全文明创建机制。支队党委将文明创建视为重要战略任务,构建起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制度、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稳步高效推进。在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安保期间,全体指战员坚守岗位、拼搏奋战。支队精心构建“一部六组十六团队”指挥体系,制定48份安保方案预案,投入27车363人下沉街面和37个安保一线点位,实现全天候巡查巡护,圆满完成开闭幕式及5个大项、9个分项、82个小项比赛科目的消防安保工作,两个集体因此被上级党委、属地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充分展现出支队在重大活动安保中的卓越组织与执行能力。
多维度服务,擦亮爱民实践品牌。支队创新打造“北疆蓝焰”志愿服务品牌,在社区、景区、学校等地广泛开展消防宣传与便民服务活动。借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契机,建成消防主题公园并投入使用,为8个社区128个小区配备微型消防站,增设路灯、长椅、垃圾分类区等便民设施。选拔100名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联合内蒙古青年志愿者协会、团委等部门开展“蓝焰”校园行活动,拓展青少年校外实践平台。打造消防主题公益果树林“丰硕园”,积极参与义务修路、植树环保等活动。开展爱心医疗救助,为农牧民送技术、送医药。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基地”“呼伦贝尔爱心妈妈团”等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推出消防专属IP“鹿小贝”及系列公益广告,广受群众喜爱与热议。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消防救援队伍累计为驻地贫困和受灾群众捐款30余万元,捐物1700余件,“火焰蓝”为民、亲民、助民的形象深入人心。
实战中锤炼,彰显灭火救援担当。在灭火救援一线,支队指战员无畏血与火的考验,勇挑新时代消防人的重担,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成功处置多起重大火灾事故和草原森林过境火灾,千里驰援多地森林火灾,紧急营救暴风雪被困人员,圆满完成多次大型安保任务。近5年来,支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8900余起,抢救疏散被困人员150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达3.87亿元。在“12·4”满洲里交通物流园区火灾处置中,采用“分区隔离、重点突破”战术,利用高喷消防车压制明火,成功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在“5·2”毕拉河森林火灾救援时,110名指战员经过4个昼夜的艰苦奋战,扑灭残火40余公里,保证了周边景区重点建筑和村庄、农场等民房的安全。这些实战成果,生动诠释了支队“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庄严承诺。
深内涵挖掘,厚植特色消防文化。支队深入挖掘职业文化内涵,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和志愿服务品牌。建立法律权益保障服务中心,细化心理咨询服务,完成“火焰蓝影院”、图书室、网吧、心理咨询室等场所的提档升级。积极举办篮球赛、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通过书画摄影展、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塑造队伍形象,提升队伍凝聚力。制作的短视频及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转载报道,有效提升了支队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关注消防、参与消防工作。原创情景朗诵剧《山河无恙》获全国一等奖,“爱洒北疆使鹿部落”志愿服务项目获全区金奖、全国银奖。支队坚持用“安全”“法治”“尚武”“健康”“和谐”文化统领队伍建设,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呼伦贝尔特色的消防救援职业文化体系,全力打造一支能担重任的过硬队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今后,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指引,以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为新起点,持续擦亮“草原消防铁军”品牌,为守护北疆消防安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多“蓝焰力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