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

【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青贮玉米—黄豆”复合种植 通辽探索农牧业降本增效新模式

时间:2025-09-09 14:40:49 来源:内蒙古日报

  “青贮玉米亩产量9012.66公斤,青贮黄豆亩产量3147.43公斤,平均亩产量6080.05公斤!”9月1日,农业专家现场公布的最新测产数据,标志着通辽市科左后旗“青贮玉米—黄豆”复合种植模式取得成功。

  测产现场,6垄玉米、4垄黄豆间隔种植,郁葱饱满,大型青贮收割机边收割边粉碎。很快,它们就将成为茂道吐苏木公音浩饶嘎查农民文明家里100多头牛的优质口粮。“去年这片地只种青贮玉米,亩产7400多公斤,今年我拿出55亩地作为复合种植的试验田,青贮玉米亩产量增加1600多公斤,还增加了营养丰富的黄豆。”文明指着眼前的农田说。

  作为“黄牛之乡”,2024牧业年度,科左后旗肉牛存栏达到95.19万头,占自治区1/8,居全区26个农牧业类旗县之首。近两年肉牛价格不稳定,对养牛户造成冲击。为保障养牛户的利益,当地以“为养而种”为核心思路,努力探索农牧业降本增效新路子。

  “青贮玉米富含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是牛群生长、泌乳必不可少的元素;青贮黄豆是植物蛋白之王,优质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饲料。二者同种同收科学混储,能满足牛群所需营养,养殖户不需再购买精饲料,能省一大笔费用,且牛增重加快,牛肉、牛奶的品质也会提高。”在2024年茂道吐苏木肉牛降本增效座谈会上,科左后旗人大常委会原调研员图力古尔首次提出“青贮玉米—黄豆”复合种植模式。

  图力古尔的想法很快得到通辽市农业专家的肯定:玉米植株高、黄豆矮,复合种植通风好、光照好,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同时,黄豆能提高土壤肥力,倒茬轮作还有利于防止病虫害。

  2025年4月,经过充分论证,科左后旗在种养殖大户文明家的55亩土地上种植试验田,并由农技专家全程指导。

  试验田青贮玉米采取“缩行增密”技术,每亩植株由原来的4000多株增加到8000多株。并用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代替传统的大水漫灌,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在节约水资源和化肥成本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据测算,每亩较原来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高级农艺师陶杰介绍。

  省下就是赚到,文明也不由得算起养殖经济账:“现在每头适龄母牛每天喂20斤青贮饲料、10斤玉米干秸秆、2.5斤浓缩饲料,成本为8.5元。过几天,每头牛每天喂20斤青贮玉米和青贮黄豆、10斤玉米干秸秆就行,成本只要5元左右,100头牛每天节省350元,一个月就能省1万多。”

  种植青贮玉米和黄豆只是第一步,9月20日左右,待收割完,55亩试验田将种上冬黑麦。冬黑麦是优质牧草,在通辽市可安全越冬,品质好、产量高,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每年春秋季节风沙来袭,将休耕地表面的有机质吹走,极易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冬黑麦9月份种植,来年5月份收割,能显著降低风蚀、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其秸秆和根系富含有机质,还田后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种地养地两不误。”科左后旗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韩涛说。

  到明年5月冬黑麦收割后,继续接茬种植青贮玉米和黄豆,实现两年三收。“‘青贮玉米—黄豆’+‘冬黑麦’复合种植模式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深度协同提升,在通辽地区属于首创。待明年冬黑麦种植成功,这种复合种植模式就可以在全区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广泛推广。”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国说。(记者霍晓庆)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