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屯的“党建引擎”:头扎屯“四驱提效”绘兴边富民新图景
金秋九月,走进广西靖西市岳圩镇大兴村头扎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跃入眼帘:蜿蜒洁净的村道串联起黛瓦白墙,千亩烟稻轮作基地泛起金色波浪,数字农文旅项目工地上机械轰鸣,国门党校教学点课堂里村民的笑脸格外明亮。黛瓦白墙间,稻香与笑语交融,边关小屯的嬗变密码,源于头扎党支部通过“四驱提效”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处处焕发新生。
铸魂强基:锻造抵边前哨“桥头堡”
“支部强,则边疆兴;党员活,则民心聚。”头扎党支部将政治建设熔铸为屯级发展的灵魂支柱,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紧跟国家“三农”政策和兴边部署。创新提炼“守土有我、建边有我、兴产有我、稳岗有我、树形有我、共富有我”的“六我先锋”精神,成为145名党员的行动坐标。今年以来,开展专题党课3场,党员们在边关线上筑牢信仰根基,如党员许仕豪所说:“以前开会是形式,现在党校成‘加油站’,政策懂了,心齐了,干劲更足了!”
支部将组织生活搬到田间地头和项目一线,议事决策紧扣农时民需。2025年4月,融合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休闲等多功能的国门党校教学点落成启用。“三联三促”机制(联学促提升、联动促发展、联心促和谐)激活了“共建共享共进”的党建新生态。红色研学教育让阵地“党味”更浓,磁吸力更强。村民代表在议事会上点赞:“大事小事都商量,支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先锋引领:激活边境一线“红细胞”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座堡。头扎党支部将党员队伍建设视为强健肌体的核心工程,点燃乡村振兴的燎原星火。支部精准聚焦致富能手、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高素质群体发展党员,持续优化队伍结构。近5年来,新发展党员4名,均为80后返乡优秀青年,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构建“线上强国+线下实训”双轨赋能体系,依托远程教育、微信群打造学习矩阵,结合边境实际开设烤烟、百香果等特色技能培训,锤炼党员带富本领。
深化“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创新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制,政策宣传岗、产业示范岗、矛盾调解岗等“责任田”让党员有为有位。党员志愿队化身“永不撤离的服务队”,帮助村民李丕超打通百香果销路:“去年收入翻番!党员修水渠、带货比自家人还上心。”2025年累计开展防汛抗旱、助老扶弱等志愿服务百余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60余件。
产业破题:解码兴边富民“金钥匙”
产业兴则边境兴,百姓富则国家安——这是头扎党支部的实践信条。支部以党建链驱动产业链,班子带领党员群众“走出去”取经,“请进来”把脉,联合农业部门精准研判,确立烟稻轮作主导产业,示范种植基地产值破110万元,烟农户均收入18万元,成为边境线上的“黄金田”,更激活了边境经济的“造血功能”。返乡创业年轻党员周兆荣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党徽照亮的不是一条线,而是边民的好日子!”党员喊响“跟我上”,13名党员率先发展烟稻轮作、生态养殖,带动发展烤烟250亩、辣椒30亩、山羊110头。
“两领三带+产业”模式(支部统领、党员带领,带技术、带项目、带销售)落地见效。屯级培训班每年3场、田间指导6次,累计培训200余人次,让技术扎根泥土。支部借势数字浪潮,党员王钰化身“带货达人”,开辟“电商+农产品”新赛道,让边关山货“云端”出山。她笑道:“去年我直播卖百香果,销量涨了3倍,村民都说‘手机成了新农具’!”
善治润边:绘就和美边寨“新画卷”
党建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头扎党支部用行动作答: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协商会机制(支部委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修订村规民约,形成“大事共商、好坏共评、事事共管”的治理新局。2025年,通过协商解决土地纠纷、项目落地等难题12件,群众满意度达98%。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开展“星级文明户”“边境好家风”评选,以身边榜样涵养文明乡风。
支部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检验战斗力的“试金石”,党员带头清拆,村民主动参与。2025年累计开展环境治理7次,清理垃圾杂草近2公里、建筑垃圾80吨。“岳·江南”数字农文旅项目、和美乡村示范点项目顺利落地,青砖黛瓦间飘着稻香。自2025年1月运营中心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5000余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300人,带动集体收入2万元。村民梁某投资建设大型民宿:“环境美了,游客多了!‘岳·江南’项目让边寨变景区。”
在党的旗帜下,边关小屯将继续以党建为笔,以民心为墨,书写兴边富民新篇章。(佘宁宁、黄金鑫)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