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消费维权

永恒的军魂一一记优秀共产党员原志愿军功臣师永金

时间:2020-12-04 09:46:31 来源:财会信报

  本报记者秦铭明 通讯员温开明 伫立于杜村村西部的土圪塔山巅,(村里人叫寨点垴)俯瞰山下,整个村庄尽收眼底。极目远眺,不由得让人胸襟大开,心旷神怡。

  只见得层层叠叠,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远方的东沿梁、后江梁、阳弯、鹌儿崖,和山下的村舍,院落融为一体,幢幢窑洞庭院排列有序。

  紧挨着村西北龙天庙(旧学校)门洞口下坡处有一段流水的碎石坡。集体化时,杜村划分有6个生产小队。那条碎石坡,紧靠着第一生产队饲养处。曾记得儿时跬步于那条路上,当有骡马车经过时,晴天尘土滚滚,雨雪天泥浆飞溅。车轮犁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车辙,还有雨水冲刷出了许多坑坑洼洼。村里人都叫这块区域的农家住户是石道来。

  这石道来可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男人们个个精明能干,女人们贤惠持家。曾经有流传着石道来的王云花、程环香、李环牛是杜村村的三骨甲(土语:精干)婆姨。与这条碎石路往西对称的还有一条黄土坡路,徜徉于坡中段有三孔窑洞的独院十分鲜目。我的主人翁师永金同志(按辈分笔者应该叫二爷爷)就曾经是这三孔窑洞的主人。

  斯人已去,往事尘飞。曾经有多少激动人心且又平凡的故事在这里发生过。斑斓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灰砖残垣它似乎也忍不住了,它埋藏了那么久的许多故事,终于再也无法隐遁!它想要倾诉,它想给这一片天,这一片地,娓娓诉说一位老人那些曾经的悲壮、善良、奋勇、顽强、昂扬的往事。倾诉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简单而幸福的过往。

  记忆中的师永金同志,古铜色的脸膛、剑眉锐目、鼻梁挺直,自然也流露出他本来的慈心善润。

  这是一个普通且平凡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惊天伟业,没有凯歌高奏。只有不懈地、执着地、无怨无悔地、虔诚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他不会舌灿莲花迎风颂歌,更不会笔走龙蛇舞文弄墨。然而,他曾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担任过机炮连连长,荣获《个人二等功》。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只有五个字:那就是“永远忠于党”!

  苦难中成长

  1914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刚刚三年。在山西省孝义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的贫穷农家,一个男婴降生了。在他的上面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啦!为了祈求这个孩子不再挨饿受罪,能活得有饭吃、有钱花,父母亲取乳名“宝”,并按″永″字辈给他取名字叫“永金”。但是,即使他的父母长年风吹日晒,辛苦劳作,仍难维系全家人的生活。他的父亲在他13岁那年,积劳成疾愤愤不平地过早地离开人世。

  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是当时旧中国所有穷人家的真实写照。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师永金从13岁就开始给有钱人家做长工、放牛、种地。1948年,孝义西乡地区解放后,土改分得了土地和那三间窑洞。熬过长夜的人,才知黎明的可贵,渡过寒冬的人,才知春天的温暖。师永金出生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在苦难中艰辛地挣扎。随着共产党毛主席带来的好日子,师永金明白了一个道理:毛主席和共产党是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战火中励志历练

  在得知他的大哥在前线牺牲的消息后,他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投入了″晋中战役″、″太原解放后又随部投入了解放大西南的战斗。

  由于他英勇杀敌,冲锋陷阵置生死而不顾,被提拨为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南充的一场阵地战中,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连队接到命令迅速撤出阵地。然而,就是在他和连指导员断后掩护战士们撤退的路上,突然,指导员不幸掉入了枯井,面对着后有追兵,头上子弹嗖嗖地飞,我们的师永金同志不顾个人生死,沉着冷静地解下自己的绑腿布和皮带打结,凭着他自己过人的臂力硬是把指导员拽了上来,并一并完好无损地撤退归队。受到营首长的褒奖......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在国力极其孱弱的情况下,面对强大的美帝及16国联合国军队入侵朝鲜,面对西方势力对新生中国潜在的极大威胁,面对生死与共的中朝共同命运,面对没有外援的巨大压力。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以向死必胜之信念,毅然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新任机炮连连长的师永金同志和他所在的部队,在彭德怀总司令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国过鸭绿江。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敌人,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官兵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顽强坚守,宁肯被冻成冰雕也不撤出阵地。

  在一次战斗中,师永金的连队战友全部伤亡。最后仅剩下他和通讯员俩个人,还坚持英勇作战,从上午打到黄昏,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坚持到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牢牢守住了阵地。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决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抗美援朝战争,中朝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血肉之躯,为伟大祖国换来了70年的长期和平,抗美援朝的历史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新的征程

  1953年冬,获得″二等战斗英雄”、″金日成勋章″的师永金同志回国后,经组织安排转业到安徽某县任局长。然而他拒绝了组织上给他的照顾和机会,毅然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一山西省孝义县杜村这个山旮旯里务农。与爱人田爱芳一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养育了8个儿女。

  无论命运多么坎坷,生活有多少磨砺,从不抱怨,也从未主动找过组织要求照顾。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在他的身上有一股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精气神。

  1960年至1962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临危受命于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战胜了灾难。他跑前跑后帮助着乡亲们,心始终牵挂着那些急需帮助的乡亲们。

  一位老人曾经给笔者讲过一段故事。那是1970年的一个夏天夜里,狂风裹挟着暴雨,雷电在天空肆虐地闪来闪去。劳累了一天的师永金突然想到了生产队的牛还在外边场子上栓着,一骨碌爬起来,顺手拿了顶烂草帽奔波于雨夜中。当他把7头牛拉回草棚时,自己却被浑身浇了落汤鸡,高烧不退在炕上躺了整整三天......

  经历过战火历炼和革命斗争的洗礼,师永金同志多少年来如一日,用他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严格地要求自己,以平凡无私、坚定执着的行动和精神一直感染着他的儿女和孙子外孙。他经常给他的儿女和乡亲们讲战斗故事,说到激动之处,眼角泛起泪花。他说过他是枪子儿漏下来的!他经常教育他的后辈:“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运了,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自己的事能做的尽量自己做”......

  平凡铸就的丰碑

  在老伴积劳成疾先他而去9年后,1995农历10月11这天、寒风凛冽,天沉闷闷的,师永金老人的心脏停止跳动,走完了他81岁的人生岁月。他的一生,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一名军人,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寨点垴低垂,凡水沟哭泣,杜村村党支部召集全村所有的共产党员、退休军人为师永金老人举行隆重的追悼会。许多乡邻们也自发地来到现场。偌大的村子竟然有多半村人为其送行。

  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曾任杜村乡卫生院院长的儿子师玉锁,永远忘不了父亲那1966年挑着担子,一头铺盖,一头是沉重的木头箱子,送儿子去北段王这个小山村上农中路上的千叮咛万嘱咐。

  共产党员退伍军人,曾任杜村村党支部书记的女婿温建平永远忘不了他那最敬重的岳父大人,有一只陈旧的瓷塘杯上写有“最可爱的人”,还有一根皮带,一套公文夹,传承着军人家族中的军魂!

  共产党员,曾任杜村小学校长的女儿师春林 ,永远忘不了她那挚爱的父亲留给她的那本朝鲜战场用过的笔记本。那本珍藏的本子里、一横一竖记载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撇一捺记载着那个传奇的时代,一勾一画记载着只有他老人家才能看懂的军事笔记。这也许是老人家对女儿的特殊钟爱!

  说到这些,这位曾经是笔者的老师,泪水像断线的珠子淌了下来,泣不成声......

  师永金老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革命军人,以他的执着的精神,为他的子孙后代树立起一座令人敬仰的屹立不朽的丰碑!时至今日,老人的孙子外孙个个优秀。有的考取研究生、博士后,有的是行业排头兵,有的在重点学校当老师。

  有一种信仰叫执着,有一种感动叫坚持,有一种境界耸壑昂霄,有一面旗帜迎风飘扬。一生奉献赤诚之心!师永金老人一生中的光辉历程将永远都铭刻在这闪光的军魂中!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就像夕拾的朝花,历久弥新!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