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 勇担当】内蒙古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于潍:科技“突围”路上的实干先锋
党员干部如何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在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潍看来,关键在于“立足岗位、躬身实干”。
自1997年5月参加公考进入自治区科技厅以来,历经科技管理工作多个领域及脱贫攻坚战场磨炼,于潍始终恪尽职守,以“实干”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服从大局、服务全局作为首要任务,“务实、高效、亲和”是他在同事心目中的印象。他以活跃的创新思维和高效的执行力,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为内蒙古科技管理工作和科技创新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3年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内蒙古举全区之力启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作为牵头落实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成立专项重点任务工作组,厅系统上下拧成一股绳,要把自治区统筹谋划的这项开创性工作推动好、实施好。由于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属全国首创,一切要从零开始摸索前行。在哪些领域进行技术“突围”才能实现“起跑即领先”?探索怎样的科研组织机制?……摆在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亟需以顶层设计破解。
“科技‘突围’,不是口号,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于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于潍深知,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绝不能高高在上,必须要走下去,沉下去,要让自己学会从解决一个问题引申到解决一系列问题。由于自治区科技厅涉及科技“突围”工作的多项具体内容与自己的分管领域直接相关,于潍深知,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就必须当好这个“先锋”。
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最忌纸上谈兵,怎么做好“实干先锋”?于潍认为,就是要用脚步丈量自己的工作。面对我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产业转型动能不足等痛点,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入相关企业、实验室调研百余次,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科创高地。从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从对接院士团队到“跑部进京”争取资源,深入调研挖掘我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突破口,主动对接国家大院大所和科创平台学习先行地区成功经验。最终,自治区科技厅汇聚形成“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的“突围”工作路径,明确储能、氢能、稀土、特色乳深加工等突围点位,并推动出台《科技“突围”工程工作方案》《“4+1”点位专项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协同支持。
2024年,内蒙古科技之舟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大潮中破浪前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自治区科技系统凝心聚力、大胆突围,36项科技“突围”工程重点任务全面启动,一批“首”字号、“最”字号成果落地;“蒙科聚”平台构建“一体两翼四轮驱动”成果转化机制,带动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2亿元;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一批科创高地有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兴蒙“1+7+N”政策体系打通“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激发了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一年多以来,全区创新氛围空前高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而在这些科技“突围”的战场上,总有于潍和同事们四处奔忙的身影。
这些突破性进展背后,凝结着科技“破局者”们的担当与智慧。科技创新工作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唯有凝心聚力,勇于创新、务实担当,才能合力攻坚。从初入科技管理岗位到如今两鬓斑白,于潍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初心,用拼搏奉献书写了一名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这是集体的勋章,是对科技系统所有党员干部工作的认可,我不过是‘领奖代表’。感谢组织信任和培养,为我提供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和渠道,也让我更坚定了做好创新事业‘护航者’和‘解题人’的决心。”荣获2024年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时,于潍用几句朴实无华的心里话,将荣誉归功于团队。
责任在肩,唯有实干。“我将继续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实干诠释初心,用责任担起使命,以创新之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于潍说。(记者白莲)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