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华文明

将北疆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5-04-21 16:17:48 来源:内蒙古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五个共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准确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明确了立场和路径。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不同文化碰撞融合的舞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边疆治理的固本之策,北疆文化是生息繁衍在北疆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属于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在高校中大力弘扬北疆文化,有助于在青年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将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统一,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共同”“五个认同”“五观”和“七个作模范”等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认同感、自豪感,统一思想认识。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系统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借助课程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规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逻辑等,深化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融入北疆各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奋斗历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讲述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述北疆地区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增进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推进各族师生的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体现。从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历史演变历程来看,当代中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态是几千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自然产物。在高校全面推进各族师生的互嵌式发展,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要推广各民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等学习、生活形式,在尊重各民族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倡导各民族师生共同就餐。各民族教师、辅导员应起到表率作用,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的放矢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搭建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建立多民族协作团队或学习小组,在各民族学生之间深化相互了解和友谊。要鼓励各族学生借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边疆民族地区建功立业,积极投身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实践,实现不同区域间的密切交流,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要在各种校园景观、宣传栏、文化长廊中增加历史人文元素,让北疆文化扎根校园、绽放光芒。要充分利用北疆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遗迹、访问当地老人、参与民俗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北疆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体会北疆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组织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向学生展示北疆地区的珍贵文物和出土文献,展现北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组织参观典籍馆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古籍、家谱和民族文献,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在组织参观遗址公园的过程中,要选择标志性历史遗址,配合文物、图像和文字展览进行讲解,向学生呈现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坚实历史证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定期组织高校教师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以科技之力赋能教育,利用VR、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模拟历史场景,增强高校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中国边疆民族史的体验感、参与感,让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人心。

  北疆文化集中体现了北疆大地的各族人民维护祖国边疆安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奋斗历程,造就了内蒙古地区对大一统观念高度的向心力,为持续推进建设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注入源源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将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使各族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将学生的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民族观,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者:赵阳 单位:赤峰学院)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