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边城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生动窗口
边境城市作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陆地门户,在展示国家形象方面具有多维度的战略价值。呼伦贝尔市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拥有满洲里、黑山头等8个国家级口岸。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精心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加快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边境城市。
塑造跨文化传播崭新名片
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一个城市较为统一的主观印象,它涵盖了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包括城市的整体风貌、基础设施、公共空间、人文景观、市民行为等多个方面。呼伦贝尔在推进城市建设时,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塑造出承载深厚人文内涵、富有国际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从而以崭新的边城形象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新名片。
让历史街区成为文明对话的“会客厅”。对海拉尔古城实施“修旧如旧”的保护性更新,在保留青砖灰瓦、传统街巷格局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体验+活态传承”的复合业态。通过采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模式,复原老字号商铺的传统经营场景,设立民俗博物馆动态展示蒙古族皮艺、鄂温克族桦树皮制作等非遗技艺,引入沉浸式剧场演绎草原丝绸之路的商贸故事,使历史街区成为承载文化记忆、激发情感共鸣的跨文化交流场域。
让基础设施成为文化传播的“活符号”。在市政设施设计中植入民族文化标识系统,路灯造型汲取蒙古族“云纹”的流动韵律,公交站台融入达斡尔族剪纸艺术的独特风格,使交通网络成为可触摸的文化图谱。在地标建筑规划中传承传统营造智慧,借鉴蒙古包“天圆地方”的空间哲学,采用木质结构与穹顶轮廓设计,续写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让世界人民直观感知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绘制跨文化传播多彩画卷
呼伦贝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这些景观是跨文化传播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既能够充分彰显“草原明珠”的生态魅力,又可以全面展现多民族聚居地的文化底蕴,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
在雄浑壮丽的自然风貌中解码生态智慧。近年来,呼伦贝尔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引领,全地域全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廊道,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做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文章,积极争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全方位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取用有节”的发展观等核心理念。呼伦贝尔在对自然景观的旅游开发中,融入了北疆各民族的独有文化形态,通过为游客讲解祭敖包仪式背后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之情,以及传统狩猎习俗与森林生态保护的关系等,让游客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呼伦贝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独特的人文景观中彰显北疆文化魅力,孕育出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气质。在满洲里国门景区构建“四维叙事体系”,通过历史文物展呈现边境贸易的千年脉络,利用数字沙盘演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口岸发展成就,设立“大国工匠展示区”讲述当代建设者的奋斗故事,打造“边境之夜”光影秀演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诗画卷。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在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过程中,注重保护俄罗斯族木刻楞制作技艺,复原“列巴制作”“巴斯克节”等俄罗斯族民俗场景,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质。
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的边境城市,呼伦贝尔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构建坚固的跨文化交流桥梁。
将学校与社区视为关键阵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尊老爱幼、诚信友善、互帮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被有机融入日常教育体系。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评选文明家庭与道德模范等活动,有效促进市民整体文明素养提升。充分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当地风俗习惯,举办那达慕大会、敖包相会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参与,既传播了多元共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了大国文明包容万象的特质。
呼伦贝尔是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中苏边境红色历史的见证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先后对苏联红军烈士陵园、中东铁路博物馆、海拉尔要塞遗址等红色场馆开展修缮保护,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强国复兴有我”“红色边境线”红色基因沉浸式思政课等教育活动,对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保家卫国、追求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祖国北疆重要门户,注重讲好历代边防军人、护边员扎根边疆、守卫国土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守边、固边、稳边、兴边、富边、强边”的边疆治理理念,传递了中国维护边境和平稳定、坚持睦邻友好的大国责任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文明传承的“根”与“魂”,更是跨文化传播的“桥”与“路”。北疆边城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生动窗口,向世界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活力与底蕴相得益彰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者:刘畅系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