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北疆·文明有我

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破陈规除陋习奏响乡村文明新乐章

时间:2025-06-26 10:35:19 来源:正北方网

  “为操办儿子的婚礼,不仅耗尽了多年积蓄,还背负了债务,只因当地彩礼费用高昂且婚礼讲究大操大办。”

  “老伴去世后,光是白事办理的复杂程序,就折腾得一家人身心俱疲,各项花销也让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6月23日,说起过去的传统习俗,文钟镇三眼井村村民更多的是对这种陋习的无奈。这些陋习,成为不少家庭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以三眼井村为试点,开展移风易俗改革行动。通过组建专项工作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吸纳民意后修订村规民约,将红白事标准细化到礼金数额、宴席桌数、菜品规格,为遏制攀比之风立下制度规矩。

  在推进移风易俗过程中,三眼井村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由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组长组成的“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队”走村串户,通过院坝宣讲、文艺巡演等形式传播新风理念。同时,强化红白理事会全程参与监督,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文明风尚。此外,三眼井村还创新推出积分制治理模式,联动文明团结超市开展积分兑换,为文明新风注入长效激励机制。

  这些举措成效显著,文明新风在三眼井村悄然兴起。村民主动践行简丧新风,摒弃陈规旧俗,将宴席压缩至10桌,丧事支出较以往锐减40%。在婚事改革中,红白理事会划定不要彩礼、宴席不超过20桌的红线。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拒绝大操大办,切实感受到文明新风带来的实惠。

  如今,三眼井村已形成系统完备的移风易俗规范。婚丧嫁娶限规模,周岁升学不操办,人情礼金设200元上限,村民实现从“面子至上”到“重情轻礼”的观念革新。

  文钟镇及时总结三眼井村的创新实践经验,并将其推广至其余8个村,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原有“积分制”管理基础上,持续优化完善积分制管理机制,深入推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制度,激励村民移风易俗,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奏响了移风易俗新旋律,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记者:王塔娜)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财会信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701 蒙ICP备20001920号-1 

Copyright © 2016-2020 财会信报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710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